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为传承抗战精神、厚植师生家国情怀,1382cm太阳贵宾会下载精心组织全体校领导与师生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现场,师生们着装整齐,齐聚报告厅集体观看直播,而未返校的学生也通过电视、网络直播、手机客户端等渠道积极收听收看。

大会直播开启,现场瞬间安静下来,80响礼炮声响彻云霄,国旗仪仗队的脚步声格外有力。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场师生全体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歌声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

阅兵式上,徒步方阵步伐整齐有力,装备阵列气势恢宏,空中梯队呼啸而过,80面功勋旗帜高高飘扬。直播会场中,掌声此起彼伏,师生们难掩激动之情,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欢呼喝彩。这一刻,大家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广州白云校区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惠州博罗校区师生观看大会直播


受阅部队各方阵,三军浩荡,铁甲生辉,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我不禁心潮澎湃,深切缅怀先烈,铭记民族苦难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此次阅兵,是对世界人民80年前所取得的共同胜利的回溯,庄严宣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作为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我要更加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与全体教师一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我们要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硕士点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推进创新强校、服务教育强省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陈武耕

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全民族的集体记忆唤醒。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胜利的荣耀,更是关于战争与和平、记忆与遗忘、正义与道德的永恒思考。这场大会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唯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道。

——人文与教育学院教师 王路红

当铿锵有力的受阅方队迈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当尖端精良的现代化国防装备震撼亮相,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对那段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的深切铭记,更是对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与崇高致敬。此次阅兵,既彰显了我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实力与民族底气,更让我切身感悟到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盛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山河已重光,英魂永铭记;和平需守护,国威必远扬。我愿以吾辈之青春,矢志不渝捍卫这来之不易的盛世中华!

——人文与教育学院 22小教10班朱逸璇

收看9月3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震撼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彰显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昌盛。展示军兵种结构的崭新布局,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展现了国威军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宣示的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是国家实力的彰显,民族精神的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是一次致敬历史、面向未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用好阅兵这一堂生动真实的“大思政课”,让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袁毓玲

九三阅兵,铁流奔腾,战鹰翱翔,这场浓缩在70分钟里的强军画卷,多维立体地呈现出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崭新风貌。一句句“为人民服务!”“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高亢嘹亮、响彻云霄,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那铿锵脚步丈量着从卢沟桥到复兴路的苦难辉煌,那猎猎旌旗翻卷着十四年浴火奋战的血与火,如今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兵强!这场以体系化、智能化、实战化为核心的全球级军力展示,既是中国对当下复杂国际局势的一次清晰表态,也是中国向历史致敬、向和平宣誓的伟大时刻。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九三阅兵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我将把阅兵中的鲜活案例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郭芸

威武之师展现的磅礴气势,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自信。遥想当年,无数先烈浴血奋战,才换来今日的和平安宁。作为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师,我深知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的引路人。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激励。我要将这份爱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们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才能不负先烈遗志,共筑祖国辉煌未来。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赵乐萌

受阅官兵坚毅的眼神、铿锵的步伐和国产主战装备的磅礴气势,无不彰显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国防现代化辉煌成就。作为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引导师生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同时,聚焦学院发展,加强专业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建筑人才努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前行之路。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马冠华

当看到庄严的阅兵式,一列列整齐的方队、一件件先进的装备,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先辈们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像先辈们一样,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本领,以青春之力赓续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人工智能学院学生 黄顺贤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先烈们气壮山河的呐喊。这场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淬炼与传承。

八十载沧桑巨变,但抗战精神历久弥新。当屏幕上重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珍贵影像,当老英雄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耀,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壮烈。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意志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见证。

大会最动人的环节是抗战老战士的出现。他们佝偻的身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浑浊的双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活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尊严需要捍卫。

新时代的我们,虽无需浴血沙场,但应继承抗战精神中的坚韧与担当。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每个人的奋斗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纪念胜利,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铭记历史,才能开创光明未来。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蔡俊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参阅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很多都是首次公开亮相。从“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信息化装备”,从“万国牌”到全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条发展道路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不屈奋斗。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思考着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我不能像军人那样保家卫国,不能像科学家那样研发尖端武器,但我的“战场”就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上,在书本中。

这场阅兵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铭记“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历史训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阅兵式结束后,五千名年轻军人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依然在我耳边回荡。“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冉海涛 

当受检阅部队响亮喊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时,那股震撼直击心底。

方队整齐威武,装备先进精良,既展现了我国过硬的国防实力,更传递出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我深知,今日的安宁是先烈用热血换来的,这口号不仅是军人的誓言,更是民族的精神坐标。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我会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护航新时代青年成长,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曹雅雪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各二级学院

图片:李政

初审:贺芋婷

复审:梁宇铭

终审: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