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21中文1班(Z)学生2025届优秀毕业生党员徐雪奔赴西部、在帕米尔高原书写别样青春。她以坚定信念为帆,以奉献精神为桨,从1382cm太阳贵宾会下载毕业后,奔赴西北边疆。

前不久,在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县的高原阳光下,人文与教育学院原院长周卫忠教授,意外地偶遇到她。这是一次跨越五千公里的师生重逢。从粤港澳大湾区到西北边疆,徐雪以5293公里的奔赴,兑现了那句青春誓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周卫忠教授仍记得她:“她毕业论文是我指导小组中完成最为出色的。”

如今,徐雪在塔什库尔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从事党建工作。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她就能听见风拍打窗户的声音。文件、会议、走访……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占据了她的全部生活。她说,大学时养成的严谨作风和那股不怕麻烦的劲儿,如今成了最可靠的底气。“从东南到西北,这条跨越五千公里的对角线,承载着我的勇气和信念。”她说。“这里的山河太壮丽了,塔吉克族同胞的淳朴和热情,让人打心底敬佩。”塔什库尔干的生活,让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独立是什么。  

大学期间,她勤奋、进取、阳光,不仅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更积极投身于各类实践活动,不断锤炼自我、提升综合能力。荣获2025届“优秀毕业生”称号、2023-2024学年学校二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分赛银奖、2021年度“优秀团员”、2020-2021学年“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学在广理”征文活动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如今,她用行动在帕米尔高原写下了比论文更动人的答卷。

当被问到为何没有留在成都,走上家人铺就的康庄大道,而是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时,徐雪说得简单又真挚:“我只是想去看看更有趣的风景。如果留在成都,确实离家人近,也更安稳,但那就像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没有挑战,也没有价值感。”初到海拔3000米的帕米尔高原,空气稀薄,风声像刀一样。她坦言:“一开始确实有点担心身体能否适应,工作节奏、环境、人都不一样,起初也会有些不安。” 可正是这些未知,让她在磨合与淬炼中一点点成长。“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的,比想象中更多。”她笑着说,自己就是那种容易内耗的人:“会焦虑,会想太多,但还是会试着往前走……”

面对学弟学妹,她的语气温柔而笃定:“要尽可能乐观,这真的很重要。去做你感兴趣的事,但别只停在喜欢,要一层层剥开、弄明白,让它成为你的本事。”说到最后,她停了几秒,轻声补了一句:“人生嘛,是一场体验,慢慢走就好。”

她把个人理想融进山河之间,也在高原的风里,学会了笃定与热爱。或许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回应时代。徐雪的选择,像一束光,闪烁出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光芒。她的故事,不只是她一个人的远行,更是广理学子践行“学用心志、行知诚明”校训的生动写照。

徐雪与指导老师周卫忠教授在塔县合影


徐雪在校期间参与挑战杯竞赛



稿件来源:文教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党员服务站
撰稿:梁秦娣
排版:黄婉雯
图片:周佩怡
初审:朱悦悦
复审:董欣华 李雪聪
终审:陈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