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文与教育学院主办的广理大讲堂,于10月30日在惠州校区1-308再一次呈现了其精彩内容。由文学硕士、讲师谢志强老师分享了以“古汉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主题的讲座。

谢老师以文字小游戏:“如何用成语串起中国的历史”为讲座开篇语,谢老师用100多个成语将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地的上古时代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画龙点睛地讲述了华夏五千年历经的沧桑与辉煌历史。谢老师从“古代汉语知识概述、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成语与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古汉语知识的“正本清源”性的讲解。谢老师讲到,古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运动前汉族使用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狭义上则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文言文系统,如《论语》《史记》等经典文献的语言形式。其组成部分涵盖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及近代汉语,反映了汉语的历史演变脉络。古汉语主要知识包括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在“通过音韵学解析古诗韵律”讲解部分,谢老师还分享了“《诗经》国风.秦风(兼葭)”的古音吟诵视频,视频音画似乎把人的思绪拉回到古时候,直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叙事和古诗词神形同在的仪式感。

在“利用训诂学理解古诗字词含义”讲授部分,谢老师结合唐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结合很形象的字体演变动画视频说明禾苗的“禾”字甲骨产生的历程,还分析了云朵的“云”等甲骨文产生的意象。谢老师通过诗歌《过华清宫》(律绝)进行了古诗词平仄规律的讲授,并通过《木兰辞》“不闻爷娘唤女声,旦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字,分析了平时大家易读错的情况有哪些。并举例了常用通假字及其用法,启发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古诗词标准读音和释义的重视。并将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出来,分享给同学们,方便以后同学们查阅。谢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授形式传递了古汉字产生的智慧及其深邃寓意,很好诠释了民族“胎记”古汉字的生动性、有趣性、生活化的方面,以思辨的态度论教、谈论古今,践行文字传承。

谢老师还结合动画视频和讲解,分析了古人对“姓、氏、名”的区别,与同学互动查阅屈原、孔子的姓氏来历,分析了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分别从形声字、会意字、同源字、古代汉语在现代语境中的演变……等方面做了生动讲解,帮助学生梳理了古汉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对古文的现代性思考。总结起来,本次讲座主要从“正古文之本源、寻民族之“胎记”、论华夏之史话、品“甲骨”深邃美等几大视角展开古文教学讨论。

此次讲座是一场“依古悟今、踏今寻古”的文化思考与对话,可有效触动学习者对根文化的敏感性与觉知力,也起到对某些因被历史踏就而模糊了的古文化韵味重唤生机的作用。这次讲座还是一次带领学生对古汉语知识智慧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意义活动,并可引起学习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反省性,进而看到深入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华夏文明如何对华夏族人当今的生活、人生的确实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具象生活有效改良策略。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稿件来源:人文与教育学院

撰稿:罗光丽

图片:罗光丽

初审:郭航

复审:代婵

终审:陈南先